跨文化运动研究所于2012年德中建交40周年,科隆北京友好城市25周年,科体北体友好院校30周年之际在德国科隆建立。研究所和科隆市政府,科隆体育大学,北京市政府和北京体育大学合作举办系列项目活动。
研究所致力于国际间(主要是中国和德国之间)的学者和大学在跨文化运动和体育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传播国际传统(特色)体育文化和运动。
跨文化运动研究作为正式的专门研究领域,由Prof. Dr.
Horst Tiwald (1938-2013)于上世纪1980 年代在德国汉堡大学建立。跨文化运动研究的理论是基于不同文化的相遇,一方面表现为碰撞和排斥,另一方面表现为宽容和接受,跨文化运动研究的方法,一方面比较不同运动文化差异性,另一方面是发现和理解不同运动文化的共同性。跨文化运动研究的实践在于,不同的哲学文化模型在身体运动中的迁移,在共同实在的身体运动的经历中趋向和到达不同文化的理解,包容和接受。基于以上背景,来自不同领域和大学的学者不仅包括德国科隆体育大学的学者多年来一直在跨文化运动研究的主题下处理跨文化运动和体育研究的问题。该研究一方面比较亚洲和欧洲在文化和体育方面的不同理解及由此产生的不同运动项目和运动实践,另一方面则探索它们之间的根本相似性和共同性。此外,将研究结果和见解转化为跨个体文化的其他新运动形式的可能性也是另一个重要目标,其基础是在日本,韩国以及后来在中国的传统体育和运动形式。
跨文化运动与体育研究所的工作方法是国际间的比较,寻找和发现不同运动文化的不同性和共同性,这是趋向于结果的共同体存在的方法和路径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了解自己的文化,愿意去了解和包容外来文化,寻求不同文化之间的相遇。跨文化运动和体育研究尝试研究不同文化的身体运动,以及包含相关思想和系统模型。
如果一个民族传统文化及其思想模式和系统在实在的身体运动中具体化,就形成了民族传统的运动文化。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不同的文化以及运动文化越来越相互影响。它们被部分或全部地迁移或采用,或创造出新的运动形式,表现为跨文化和/或跨文化运动形式。运动和体育文化源于不同的思想模型和系统的背景。因此西方的运动和健康思维是基于西方科学的思维原则。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运动方法和中医是基于不同历史学派的中国传统哲学。由此导致了西方和中国关于运动观念和传统之间的差异。
国际间的比较研究通常是在多学科或跨学科和多方法参与的国际合作中组织,这是研究所特别关注的问题。